06.桃花得气美人中——柳如是耐读
 ≡诺软版块≡煮酒论史06.桃花得气美人中——柳如是耐读

小字报:

发表 回复 您是第261个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预览 
 主题:06.桃花得气美人中——柳如是耐读
mugua
总发贴数:
610
注册时间:
2006-10-25
No.1

06.桃花得气美人中——柳如是耐读

    在亡国之人悲凉的末世情怀中,灯影桨声的秦淮河已是无限伤心地,如记忆中的坟茔,荒草漫芜,而无处凭吊。曾在此与柳如是结下佳话的明末东林领袖钱谦益在无数野史笔记里,仿佛就作为一块笑料存在着:
  清兵入关后,柳如是让他蹈水殉国,他试了一下水说:“不行,水凉。” 他写给柳如是的《催妆诗》被世人当做艳诗嘲讽“谦益愈放废”了;清廷招他北上做官,他就答应了,动身那天,柳如是特地穿上象征“朱明”的红袍为他送行,把钱谦益和同行的降臣们羞的无地自容;经清廷朝议返乡后,和柳如是坐船出游,被砸得满船都是砖头瓦块;七十多岁时,他被恶名摧煎地要寻死,柳如是嘲讽他“现在才想死,晚了!”……
  初知“秦淮八艳”的故事,最喜欢的是李香君,侯方域投清后李香君与他毅然决裂,死前遗言“国土已亡,悬棺而葬”,真是亮烈难犯的扬眉女子。而柳如是虽然也性情刚烈,和李香君相比还是太弱了,感觉她之所以包容了钱谦益的一切,是一个疲惫不堪的欢场女子对“救风尘”的男子心存的一份恩情。 
  直到看了陈寅恪先生的《柳如是别传》和其他一些资料,才觉得柳如是其实更是“通权达变,大义凛然,苟利家国,生死以之”的女中丈夫。南宋洪迈曾这样评价女子英烈:“能以义断恩,以智决策,斡旋大事,视死如归,则几于烈丈夫矣!”王书奴曾称赞柳如是“亮节高风,柔情侠骨,其可歌可泣举动,真非晚近士大夫所能做到的。” 河东君柳如是当是受之无愧。
  国难当头时,南明小朝廷的文武官员们骑墙望风“闯至则降闯,献至则降献,一降不止则再”,其无耻丧德400年后的今天仍让后人齿冷心寒,不说也罢了……既同样在去国怀乡的悲凉与屈辱中苟活下来,应该说钱谦益作为东林领袖不得已的变节,避免了江南文化界更大的浩劫。晚年的钱谦益更是在柳如是的鼓励下倾尽家产资助反清力量,秘密策划反清的战略。可惜得不到人们的丝毫原谅,生前故后,毫无尊严,墓碑上甚至连名都不敢刻,只有“东涧老人之墓”几个字,“孤坟接蒙叟,鬼唱夜为邻”。    
  海角崖山一线斜,从今也不属中华。
  更无鱼腹捐躯地,况有龙涎泛海槎。
  望断关河非汉帜,吹残日月是胡笳。
  嫦娥老大无归处,独倚银轮哭桂花。    
  钱谦益的这首《后秋兴》表明了他心迹与寂寞,他的痛苦忧欢应是都在柳如是心上,患难夫妻其实更象是知己。柳如是写给钱谦益的信是如此耐读,字里行间透着一份看尽浮华的淡定情长:    
  “古来才子佳妇,儿女英雄,遇合甚奇,始终不易。如司马相如之遇文君,如红拂之归李靖,心窃慕之。”
  “自悲沦落。堕入平康。每当花晨月夕,侑酒征歌之时,亦不鲜少年郎君、风流学士绸缪缱绻,无尽无休。但事过情移,便如梦幻泡影,故觉味同嚼蜡,情似春蚕。年复一年,因服饰之奢靡,食用之耗费,入不敷出。渐渐债负不赀,交游淡薄。故又觉一身躯壳以外,都是为累,几乎欲把八千烦恼丝割去,一意焚修,长斋事佛。” 
  “自从相公辱临寒家,一见倾心,密谈尽夕。此夕恩情美满,盟誓如山,为有生以来所未有,遂又觉入世尚有此生欢乐。复蒙挥霍万金,始得委身,服侍朝夕。春宵苦短,冬日正长。冰雪情坚,芙蓉帐暖;海棠睡足,松柏耐寒。此中情事,十年如一日。”
  “不意山河变迁,家国多难。相公勤劳国事,日不暇给。奔走北上,跋涉风霜。从此分手,独抱灯昏。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,功业已高,正好偕隐林泉,以娱晚景。江南春好,柳丝牵舫,湖镜开颜。相公徜徉于此间,亦得乐趣。妾虽不足比文君、红拂之才之美,藉得追陪杖履,学朝云之侍东坡,了此一生,愿斯足矣。”    
  这么幽微清丽的文字,这么朝暮绵长的思念,这么一往无悔的爱与悲悯,在相濡以沫、不离不弃的日子里,他们的年纪仿佛是倒过来了。只是“相思枫叶丹、一帘风月闲”的儿女情事同家国天下相比,实在太微末渺小了。钱谦益死后多年,柳如是以自杀来解决钱氏家族的矛盾,是她最后“以死谢君心”的方式。钱谦益与发妻合葬,柳如是则孤坟独葬于虞山脚下,因为她只是钱谦益的妾。
  他还能听到她的心底的倾诉吗?    
  “一见倾心、盟誓如山、冰雪情坚、松柏耐寒、此中情事,十年如一日……” 柳如是最有名的诗是崇祯14年与钱谦益同游黄山时所做:
  旌心白水是前因,觑浴何曾许别人?
  煎得兰汤三百斛,与君携手祓征尘。
  “我们的因缘是前世注定的宿约,今生理应携手,或许还许有来世吧!”
  钱谦益的回赠是“试听同声山乐禽,何如交响频迦鸟” 
  佛经《正法念经》上释说频迦鸟:“如是美音,若天若人紧那罗等,无能及者,唯除如来妙音”。
  知己之音,应是如此。 柳如是手书楹联:
  她的书体效仿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,
  但毕竟芊芊女子,秀美有余,力道稍欠. 柳如是传世的画作很灵气,带有清新雅致的文人意趣。 同包括柳如是在内的这些秦淮女子相比,南明有多少士人不配落墨,如沈起凤所说:“儿女一言,英雄千古,谁谓青楼之中无定识哉?”
  “顾横波词史,自接黄石斋先生后,有感于中,志决从良。后为明故兵科给事中龚芝麓所得。甲申流寇李自成陷燕京,事急,顾谓龚若能死,己请就缢。龚不能用,有愧此女也。”《菽园赘谈》
  “葛嫩,字蕊芳。甲申之变,移家云间。间道入闽,授监中丞杨文骢军事。兵败被执,并缚嫩。主将欲犯之。嫩大骂,嚼舌碎,含血喷其面。将手刃之。克咸见嫩抗节死,乃大笑曰:‘孙三今日登仙矣!’亦被杀。中丞父子三人同日殉难。”《板桥杂记》
  “苏妓某,当乙酉国变,语所善客以死事,俱狎笑之。中秋买棹召客泛太湖,皎月空明。忽顾影感叹,置觞投深流中,不及救。”《枣林杂俎》
  “马姬字守真,小字元儿,以善画,故湘兰之名独著。所居在秦淮胜处,喜轻侠,时时挥金以赠少年,步摇条脱,每在子钱家勿顾也。王伯谷叙其诗云:‘轻钱刀若土壤,翠袖朱家;重然诺如丘山,红妆季布。”《列朝诗集》
  “方芷,秦淮女校书,有慧眼,能识英雄…无何国难作…方芷厉声曰:奈何草间偷活,遗儿女笑哉!”…引匕首刺喉而死。李香君闻其事,叹曰:“方姐,儿女而英雄者也,做事不可测,乃如是耶?”《谐铎》


[编辑][删除] 发表:2007-08-26 03:23:23 
收藏帖子 | 取消收藏 | 返回页首 
公证服务网

《 公证服务网 》

Powered by 公证服务网 © 2008-2025
Script Execution Time:19ms
★给仲老师提意见★